教師隊伍專業化

發布:重慶新世紀教育集團 | 瀏覽:1902 | 添加時間:2015-07-20 | 來源:重慶新世紀教育集團

汪明 

  開展改革試點就是要通過嚴把教師隊伍的“入口關”,暢通教師隊伍的“出口關”,擴大優質教師資源的增量,盤活現有教師資源的存量,促進教師隊伍質量和水平的提升。

  近日,教育部發布通知,決定今年進一步擴大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改革試點范圍,在浙江、湖北等15個省(區、市)試點基礎上,新增13個省(區、市)為試點省份。新增試點省份原則上選擇1至2個地級市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試點。自此,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的改革試點可謂全面開花,試點工作已經覆蓋全國28個省(區、市)。

  那么,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改革試點的用意究竟是什么?總體而言,就是要通過嚴把教師隊伍的“入口關”,暢通教師隊伍的“出口關”,擴大優質教師資源的增量,盤活現有教師資源的存量,促進教師隊伍質量和水平的提升。

  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,嚴把教師隊伍的“入口關”,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首要條件。如何能夠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教師隊伍,是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核心問題,在實踐中也經歷了長期摸索的過程。在實施教師資格考試制度之前,教師“入門”相對簡單,沒有統一的國家“準入”標準,只要是師范類專業學生,畢業時就能拿到教師資格證,做一名教師也是順理成章的事。而非師范類專業學生及社會人員需到當地教育部門報名申請,通過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考試后發證。改革后將不再分師范生和非師范生,想要做教師都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。應當說,實施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,使得教師“入門”有了統一標準,操作也更加規范,有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。由于不受師范生與非師范生的身份限制,為非師范生提供了平等的競爭機會,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。

  雖然有了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,使得教師資格的獲得更加規范,但如何使這種資格考試更加科學,還需從改進考試內容入手。從教師資格考試改革看,這一點變化非常明顯。在考試科目方面,從教育學、心理學變成了綜合素質、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、學科教育知識和能力。之前的考試以知識性考題為主,試點后則以實踐能力題為主,重點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。應當承認,中小學教師需要有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,這一點毫無疑問,但能夠將所學知識轉換為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實踐,則是對教師的一個基本要求。教師資格考試注重能力考查,恰恰體現了這樣一種理念。這一變化對于今天的高等院校,特別是師范院校的培養模式改革,具有積極的引領和導向作用。

  開展中小學教師定期注冊改革試點,暢通教師隊伍的“出口關”,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重要保障。改革前,只要教學能力測試通過后就可獲得教師資格證,證書有效時間為終身制,相當于捧上了“鐵飯碗”。改革后,中小學教師資格每5年注冊一次,注冊條件以師德表現、年度考核和培訓情況為主要依據。定期注冊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冊的人員,不得從事教育教學工作。

  開展中小學教師定期注冊改革試點,對于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和進取,促進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有著積極意義。更為重要的是,使教師真正做到能進能出,讓不合格教師退出,有了更加客觀的標準和依據,變得更具操作性。當然,對于教師的師德表現、年度考核和培訓情況還需進一步明確標準和要求,相關實施細則也有待細化,同時要有嚴格的規章和流程,使教師定期注冊的意義和價值真正得到體現,避免流于形式、走過場。

  教育部推出這一改革試點,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一個重要手段,為中小學教師隊伍注入了活力。但畢竟改革尚處于試點階段,制定好本省(區、市)試點實施細則至關重要,要使廣大教師理解、支持并參與到改革中來,為改革的順利推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。同時,對于試點工作的積極效應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也要有準確把握,并及時化解矛盾和問題,這是改革試點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。(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員)

?
版權所有:重慶新世紀教育集團 渝ICP備05009182號
love直播软件app_love直播下774tv载安l装_love直播二维码